时间:2022-09-29 20:49:45 | 浏览:14607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
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美丽城市吸引了众多关注。
位于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座小村落名扬天下,成为——仰韶文化发现地、仰韶文化命名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由此揭开了中国考古学百年奋进发展的序幕。
作为中国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年代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分布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由此发出华夏文明第一缕曙光。
在大会举行期间刚刚建成开放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教育科普、休闲观光为一体,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考古展示区等景观串点连线,行走在这里,似乎可以感知百年前考古学家们在这里第一次进行发掘时的心潮澎湃,也可以看到仍在持续进行的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
深厚的底蕴、多样的地貌,留给了三门峡丰富的文旅资源。在这里,还有着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黄河三门峡大坝、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的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作为丝绸之路唯一的道路遗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崤函古道、原址原貌展示出规模庞大的车马坑群遗迹的虢国博物馆等。
黄河三门峡大坝
相传大禹治水,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的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黄河大坝
黄河三门峡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黄河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陕州地坑院
“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在距离三门峡市区10余公里的陕塬上,有一种独特而奇异的民居形式,人们不是在土地上修建房屋,而是“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
陕州地坑院
地坑院建造历史悠久,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人们就已掘地为穴而居。地坑院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虢国博物馆展出车马坑遗迹
虢国博物馆
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收藏有数量丰富、制作精美的陪葬青铜器、玉器等国宝重器,在墓地中,还出土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铁剑,将中国铸铁技术提前了两百年。特别的是,博物馆中原址原状展出了国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墓陪葬车马坑,规模宏大、令人震撼。
刚刚过完中秋佳节,又喜迎国庆节!2022年国庆节小长假即将来临,国庆节假期,高速公路对小客车实行免费通行政策,群众出游、探亲、访友等出行受假期影响将会有所增多,三门峡交警根据辖区实际提前部署,综合研判向社会发布国庆节假期道路交通安全“两公布
【大河财立方消息】6月24日,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划重点:支持市域大中型企业在市商务中心区设立总部;争取省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新兴行业领军企业,在市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美丽城市吸引了众多关注。位于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
湖滨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素有“黄河金三角”之称,周边有运城、洛阳、郑州、西安等大中型城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隶属三门峡市管辖,是三门峡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隔黄河与山西省平陆
“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11月9日,2019“走进黄河”集中采访活动第二天,采访团成员们来到三门峡市,感受这个生态宜居、风景秀美,有着“黄金之都、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等一大串头衔城市的独特魅力。三门峡地跨黄河、长江两大
宜居三门峡 资料图如今的“天鹅之城”以绿色发展为要,不断构建资源型城市平安建设新格局 雨橦 摄“幸福是什么?”“幸福像花儿一